劉備是三國時期最擅長招攬人才的君主之一,他不惜三顧茅廬,得到了諸葛亮這樣的千古奇才。他也廣結荊襄名士,為自己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有一個荊襄名士,卻始終不肯歸附劉備,甚至跑了幾千里遠離他。
他就是劉巴,一個在三國史上鮮為人知,卻又極具政治才能的人物。他為什麼要躲避劉備?他又是如何在亂世中謀求生存的?他對三國歷史有何影響?
劉巴,字子初,零陵陽春(今湖南省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士。他出生于一個富貴之家,祖父劉璋是漢朝的太尉,父親劉瑁是漢朝的太常。劉巴少年時期就以才學聞名,曾經拜荊州牧劉表為師,與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都有交往。
劉巴精通經史,尤其擅長天文歷法,曾經參與修訂《太初歷》。他也喜歡寫文章,有《劉子初集》傳世。劉巴的才華得到了劉表的賞識,劉表多次征辟他為官,但劉巴都婉言謝絕,不愿從政,只想隱居學習。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去世,其子劉琮繼承了荊州的統治。劉琮是劉巴的舊友,劉巴也因此受到了劉琮的禮遇。然而,劉巴并不滿意劉琮的做法,因為劉琮在面對曹操的南征時,選擇了投降,將荊州九郡拱手讓給了曹操。劉巴認為這是對荊州百姓的不負責,也是對劉表的不忠。
于是,劉巴決定北上,投奔曹操,希望能夠為荊州的利益說情。劉巴的這一舉動,與其他荊襄名士的選擇截然相反,因為當時很多名士都紛紛投奔了劉備,認為劉備是漢室宗親,有匡扶漢室的志向,也有雄才大略,是可以依附的對象。
劉巴卻不看好劉備,他認為劉備是個流亡之人,沒有固定的根基,也沒有穩定的勢力,是不可靠的。劉巴覺得曹操才是天下的主宰,只有歸附曹操,才能保全荊州的安全。
劉巴到了曹營,卻沒有受到曹操的重視。曹操當時剛剛接受了劉琮的投降,得到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對劉巴這樣的名士并不感興趣。
曹操只是與劉巴簡單地交談了一下,就任命他為荊州刺史,讓他去管理荊州的南部地區。
劉巴雖然有了官職,卻沒有實權,因為荊州南部已經被劉備占據,劉巴根本無法回去。劉巴只好留在曹營,等待時機。
不久后,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慘敗,被孫權、劉備聯軍擊退,荊州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劉備占據了荊州的南部四郡,與孫權結成了同盟,共同對抗曹操。
劉巴的處境也變得十分尷尬,他既不能回到荊州,也不能留在曹營,只能尋找一個新的出路。
于是,劉巴決定逃到交州,寄居于交州刺史士燮的麾下。交州是東漢末年的邊陲之地,與中原的紛爭隔絕,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
劉巴在交州過了一段清閑的日子,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仍然關注著中原的動向,希望能夠有機會重返荊州,為荊州百姓謀福祉。
劉巴在交州沒有呆多久,就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那就是益州牧劉璋向劉備求援,請求劉備帶兵入川,幫助他抵御張魯的進攻。劉巴一聽到這個消息,就立刻動身,前往益州,投奔劉璋。劉巴之所以這樣做,有兩個原因。
一是劉巴與劉璋有親戚關系,劉巴的祖父劉璋是劉璋的叔祖父,劉巴的父親劉瑁是劉璋的堂叔,劉巴自己是劉璋的堂侄。劉巴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幫助劉璋,維護劉氏的家族利益。
二是劉巴對劉備的入川感到不安,他擔心劉備會吞并益州,威脅荊州的安全。劉巴希望能夠在益州為劉璋出謀劃策,阻止劉備的野心,保護荊州的利益。
劉巴到了益州,受到了劉璋的歡迎,被任命為尚書令,掌管朝政。劉巴立刻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他建議劉璋不要輕信劉備,防止劉備的陰謀,同時加強益州的防御,準備與張魯作戰。劉巴的建議得到了劉璋的采納,也得到了一些益州名士的支持。
劉巴在東海郡的小村莊里住了一段時間,卻意外地遇到了一個老友,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當時已經是劉備的軍師,是劉備的左右手。諸葛亮之所以會到東海郡,是因為他奉劉備之命,前往東吳,與孫權商議聯盟的事宜。諸葛亮在路過東海郡時,聽說了劉巴的消息,便前往拜訪他。
劉巴和諸葛亮是舊識,他們曾經在荊州時一起學習過經史。劉巴對諸葛亮十分敬佩,認為他是個博學多才,通曉天文地理,精通兵法策略的人物。
諸葛亮也對劉巴十分欽佩,認為他謀略勝過自己,是個才高八斗,博覽群書,精通天文歷法,善于治理政務的人物。
兩人相見,十分驚喜,相談甚歡,暢談了各自的經歷和見解。
諸葛亮見劉巴的才能不凡,便勸說劉巴歸附劉備,為劉備效力。諸葛亮說劉備是漢室宗親,有匡扶漢室的志向,也有雄才大略,是可以依附的對象。
諸葛亮還說劉備對人才十分禮遇,不論出身高低,只要有才能,就能得到重用。諸葛亮說劉備現在已經占據了荊州和益州,與東吳結成了同盟,是三國中最強大的一方,有希望統一天下。
諸葛亮說劉巴如果能夠歸附劉備,就能夠為劉備出謀劃策,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也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諸葛亮的話語打動了劉巴的心,劉巴也對劉備有了一些好感,但他還是有些猶豫,因為他曾經投降過曹操,又曾經勸阻過劉璋,他擔心劉備會懷疑他的忠誠,不會信任他。
諸葛亮見劉巴有所動搖,便向劉巴保證,說劉備是個寬宏大量的人,不會計較過去的恩怨,只會看重現在的忠誠。諸葛亮還說他自己會為劉巴說情,讓劉備信任劉巴,重用劉巴。諸葛亮的話語讓劉巴感動,劉巴終于決定歸附劉備,為劉備效力。
諸葛亮十分高興,便帶著劉巴一起前往東吳,與孫權會面。孫權對劉巴也十分敬重,贊揚了劉巴的才能,還贈給了劉巴一些財物,表示了友好。劉巴感謝了孫權的厚意,隨后與諸葛亮一起返回了荊州,拜見了劉備。
劉備見到劉巴,十分驚喜,對劉巴表示了誠摯的歡迎,對劉巴的才能也十分贊賞。劉備并沒有因為劉巴曾經投降過曹操,又曾經勸阻過劉璋,而對劉巴有所懷疑,反而對劉巴十分信任,重用劉巴。
劉備任命劉巴為尚書令,掌管朝政,與諸葛亮一起為劉備出謀劃策,為劉備的事業助力。劉巴對劉備的寬容和重用十分感激,也對劉備的志向和才能十分敬佩,于是,劉巴決定忠心耿耿地為劉備效力,不再有任何猶豫和動搖。
劉巴歸附劉備后,為劉備立下了不少的功勞,也為劉備的事業提供了很多的幫助。劉巴的主要貢獻有以下幾點:
劉巴建議劉備攻取漢中,以為自己的根據地,與曹操爭奪天下的主導權。劉巴認為漢中是天下的要沖,是連接中原和西南的交通要道,是軍事上的重要據點,也是經濟上的富庶之地。
劉巴說如果劉備能夠占據漢中,就能夠與曹操平分秋色,也能夠保護益州的安全,為統一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
劉備聽從了劉巴的建議,親自率軍攻打漢中,經過了多次的戰斗,終于在建安二十四年擊敗了曹操的大將夏侯淵,奪取了漢中,成為了三國中的一方霸主。
劉巴建議劉備封劉禪為皇太子,以為自己的繼承人,為劉備的事業延續后代。劉巴認為劉禪是劉備的長子,是劉備的血脈,是劉備的合法繼承人,應該被封為皇太子,以示劉備的正統和威嚴。
劉巴說如果劉備能夠封劉禪為皇太子,就能夠安定人心,團結臣民,也能夠為劉備的事業留下一個后繼者,為劉備的未來著想。劉備聽從了劉巴的建議,于建安二十五年封劉禪為皇太子,為自己的事業留下了一個繼承人。
劉巴建議劉備稱帝,以為自己的正名,與曹操爭奪天下的合法性。劉巴認為劉備是漢室宗親,有匡扶漢室的志向,也有雄才大略,是可以稱帝的人選。
劉巴說如果劉備能夠稱帝,就能夠表明自己的正義和信念,也能夠與曹操對抗,爭奪天下的主權,為漢室復興而奮斗。劉備聽從了劉巴的建議,于建安二十五年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漢王朝,與曹操的魏國和孫權的吳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巴的這些建議,都是劉備的事業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劉備的事業的重要支撐,體現了劉巴的政治才能和政治遠見。
劉巴不僅為劉備出謀劃策,也為劉備輔佐政務,與諸葛亮一起,為劉備的事業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劉巴的功績,得到了劉備的贊賞,也得到了諸葛亮的敬重,劉巴也成為了劉備的左右手,與諸葛亮一起,被稱為劉備的兩大輔佐。
劉巴為劉備效力了六年,卻沒有能夠看到劉備的事業的最終結果。建安二十六年,劉備因為孫權殺害了關羽,而發動了對東吳的戰爭,即著名的「夷陵之戰」。劉巴隨劉備出征,為劉備出謀劃策,但劉備卻沒有聽從劉巴的建議,反而聽信了馬良的意見,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劉備在戰爭中受了重傷,不久后就去世了。劉巴為劉備的死感到十分悲痛,也為自己的建議沒有被采納而自責。劉巴隨劉備的靈柩回到了成都,為劉備守喪,為劉備治喪。劉巴在劉備的葬禮上,為劉備寫了一篇悼詞,表達了自己對劉備的哀思和敬意。劉巴的悼詞,被后人稱為《劉皇帝挽歌》,是三國時期的名篇,也是劉巴的代表作之一。
劉巴為劉備治喪后,就病倒了,不久后也去世了。劉巴的死,讓諸葛亮十分悲痛,也讓劉備的事業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輔佐。諸葛亮為劉巴寫了一篇墓志銘,表達了自己對劉巴的敬重和懷念。諸葛亮的墓志銘,被后人稱為《劉子初墓志銘》,是三國時期的名篇,也是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
劉巴雖然死了,但他的才能和功績卻被后人所傳頌,他的遺澤也被后人所繼承。劉巴的兒子劉封,繼承了劉巴的爵位,也為劉備的事業效力,曾經參與了諸葛亮的北伐,為蜀漢的國防做出了貢獻。劉巴的孫子劉恂,也繼承了劉巴的爵位,也為劉備的事業效力,曾經參與了姜維的北伐,為蜀漢的國防做出了貢獻。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