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早期癌癥的癥狀往往不明顯,但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察覺。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對身體變化的仔細觀察以及定期進行體檢來發現問題。
雖然癌癥的確切形成過程十分復雜,并且每個癌癥病例都有其特異性,但總的來說,癌癥并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
而是經過一系列甚至長達數年的癌癥細胞分裂、增殖和浸潤的過程逐漸形成的,這個過程短則幾個月,長則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在癌癥早期,很多癥狀與普通疾病相似,這使得人們往往忽略了它們的重要性,然而,如果這些癥狀不能得到及時的積極治療,那麼病情往往會逐漸惡化,并最終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期,使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
生活中的許多因素都可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比如飲食習慣、睡眠環境、基因遺傳,以及是否接觸放射性物質和化學品等等。
長期生活在污染環境中的人群患癌的可能性相比普通人要高出30%以上,這一數據值得我們深思。
01
研究60年癌癥,93歲孫燕院士
孫燕院士是一位被業內人士尊稱為「中國內科腫瘤學之父」的杰出醫學家,至今仍以93歲的高齡奮戰在腫瘤研究的一線,不知疲倦地推動著腫瘤內科的發展。
他的貢獻不僅在于醫學研究和治療方面,還在于他積極倡導和推動了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的建立,這一機構對于規范和提高我國的腫瘤治療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孫院士本身就是一部中國腫瘤內科發展史。
孫院士以他的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自信地說:「如果我身上出現了什麼健康問題,那多半都是早期的,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在他看來,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早期治療比晚期治療更有益,這一思想不僅貫穿在他的醫學研究中,也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體現。
02
為什麼癌癥患者越來越多了?
人口老齡化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癌癥發病率不斷上升,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患上癌癥,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分裂和DNA修復能力逐漸減弱,增加了致癌的風險。
環境污染
空氣、水和土壤污染是導致癌癥患者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接觸有害物質,如多環芳烴、甲醛等,可增加患肺癌、胃癌、肝癌等癌癥的風險。
不良飲食習慣
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飲食習慣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過多攝入紅肉、加工肉、燒烤食品等會增加患結直腸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癥的風險。
吸煙和酗酒
吸煙和酗酒是導致多種癌癥發生的重要原因,煙草中的致癌物質可增加患肺癌、喉癌、食管癌等癌癥的風險,而酒精則與肝癌、口腔癌等癌癥的發生有關。
遺傳因素
家族遺傳也是癌癥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與乳腺癌的發生有關。
03
研究60年癌癥,93歲孫燕院士忠告:平時少碰4樣東西,別不放心上
香煙
預防癌癥,遠離香煙,在我國,吸煙的人群數量不斷增加,目前總煙民已經達到了3.5億,香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其中包括很多致癌物,如亞硝胺、氨化芳香族化合物等。
在香煙燃燒過程中,會產生7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已經探明的致癌物質含有69種,長期吸煙會對肺部造成極大的傷害,也會損傷其他的器官。
香煙中的尼古丁和焦油是導致吸煙者患癌癥的主要因素之一,尼古丁是一種強烈的成癮物質,會使吸煙者對香煙產生依賴性,而焦油則是致癌物質的主要成分之一,長期吸煙會使肺部逐漸變黑,最終導致肺癌的發生。
喝酒
預防癌癥,少碰酒,雖然飲酒并不會直接導致癌癥,但它確實會增加人們罹患癌癥的風險,長期大量飲酒,特別是白酒,會對胃部造成嚴重的傷害,引發胃炎,并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硬化。
事實上,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和肝癌等癌癥的發生與飲酒有著密切的關系,直腸癌、結腸癌和乳腺癌也可能與飲酒有關,值得一提的是,飲酒致癌的風險與飲酒量的大小密切相關。
一項研究顯示,飲酒者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比平時不飲酒或少量飲酒的人要高1.5倍左右,而且,酒量越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就越高,為了預防癌癥,我們應盡量減少或避免飲酒。
放射暴露
預防癌癥,孫燕院士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那就是減少不必要的放射暴露,這包括了醫療的放射性檢查,比如CT、PET-CT等,也包括了從事輻射相關職業的放射暴露。
孫燕院士明確表示,各項放射性檢查的風險排行為:一般照片<CT<PET-CT,這意味著,接受放射檢查時,兒童所遭受的風險更大,而老人則相對較低。
但是,在接受檢查之前,我們也要先衡量得失,如果只是為了每年的健康查體而去做PET-CT,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正常情況下,不建議每年都做PET-CT查體。
腌制類食物
腌制類食物是國人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如臘肉、臘腸、腌菜等,它們憑借獨特的風味和口感贏得了眾多粉絲,然而,這些食品中的硝酸鹽含量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這是一種被廣泛認為的致癌物質,直腸癌、結腸癌等消化道腫瘤的患病風險會隨著腌制加工肉類攝入量的增加而上升。
一項由癌癥協會發布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入超過50克的腌制加工肉類,會增加18%的直腸癌、結腸癌等消化道腫瘤的患病風險,
因此,預防癌癥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減少或消除腌制類食物的攝入。
04
孫燕院士有4條「抗癌經」
合理安排飲食
孫燕院士認為,飲食是預防癌癥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建議人們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糖分、高鹽分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和過度飲酒。
堅持運動
孫燕院士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有助于預防癌癥,他建議人們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避免過度緊張
孫燕院士認為,長期的緊張和焦慮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癌癥的風險,他建議人們學會放松自己,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緩解壓力。
及早發現癌癥
孫燕院士認為,及早發現癌癥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他建議人們定期進行體檢,注意身體不適的癥狀,及時就醫。
05
常見的5種抗癌水果,讓你遠離「腫瘤君「
蘋果
蘋果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同時也是抗癌水果中的佼佼者,蘋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這些成分有助于保護腸胃,增強免疫力,預防癌癥的發生。
柑橘類水果
柑橘類水果如橙子、柚子、檸檬和酸橙等富含維生素C和類黃酮物質,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它們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降低患癌癥的風險。
草莓
草莓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纖維素和抗氧化物質,研究表明,草莓可以抑制多種癌癥細胞的生長,如口腔癌、肺癌和結腸癌等。
葡萄
葡萄是一種富含白藜蘆醇的水果,這種物質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表明,白藜蘆醇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預防癌癥的發生。
藍莓
藍莓是一種超級抗氧化水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和維生素C等成分,研究表明,藍莓可以抑制多種癌癥細胞的生長,如結腸癌、乳腺癌和肺癌等。
06
癌癥來臨,并非無跡可尋,醫生提醒:7個前兆癥狀,請注意
1、持續發熱:癌癥可能導致患者持續發熱,即使使用抗生素也無法緩解,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腫瘤釋放的炎癥因子或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的。
2、異常出血:在沒有明顯外傷的情況下,出現異常出血可能是癌癥的征兆,例如,在排便過程中出現便血,或者在咳嗽時咳出血痰。
3、疼痛:癌癥可能會引起疼痛,這種疼痛通常無法通過常規藥物緩解,而且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為嚴重。
4、體重下降: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體重突然下降可能是由于腫瘤消耗了體內大量的能量引起的。
5、疲勞:癌癥可能導致患者極度疲勞,即使休息后也無法緩解。
6、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可能是癌癥轉移的表現,特別是在頸部、腋窩或腹股溝等部位。
7、皮膚變化:皮膚是癌癥的常見表現之一,皮膚上的斑點、腫塊或變色可能表明皮膚癌的發生。
07
閱讀延伸:癌癥多久不復發才算治愈?
一般來說,癌癥的復發風險在治療后的一段時間內會相對較高,這段時間通常在幾個月到一年左右,但也可能更長或更短,這取決于多種因素。
在癌癥治療后的頭幾年里,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復查和監測,以確保癌癥沒有復發或擴散。
然而,即使在多年后癌癥沒有復發,也不能保證治愈已經實現,有些癌癥可能在治療后的很長時間內不再復發,但仍然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再次出現。
因此,即使在多年后,患者仍然需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并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監測和治療。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