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我國南方地區一直生活著大量的野生動物。
這里天氣溫暖濕潤,并且常年穩定溫度都基本不會低于10度以下,很多變溫動物非常喜歡生活在這種環境當中。
在一些山上,有一種生物長得像黃鱔,但卻不生活在水里,村里的老人都叫他們為山黃鱔,你們見過嗎?
«——【·山黃鱔不是黃鱔·】——»
其實山黃鱔雖然叫這個名字,但其實它們和黃鱔一點關系都沒有。
黃鱔是一種魚類,主要生活在水里,但這種生物雖然長得和黃鱔很像,但卻不是依靠水來生活的。
他們長這黃鱔一樣的身體,細細長長,卻有著和蛇類一樣的頭,甚至和蛇一樣吐著芯子,在地上蜿蜒爬行。
如果看到照片,你們一定會認為,這不就是蛇嗎?
不過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這家伙既不是蛇,也不是黃鱔,而是一種蜥蜴。
哎?蜥蜴不應該是有腳的嗎?這家伙也沒有腳啊,怎麼可能是蜥蜴呢?
但從生物學上來講,這家伙就是的的確確的蜥蜴里,是脆蛇蜥。
脆蛇蜥是蛇蜥科蛇蜥屬的成員,雖然渾身布滿了鱗片,而且還沒有手腳,但這家伙就是蜥蜴。
脆蛇蜥身體修長,但并沒有蛇類那麼長,頭部長得比較像黃鱔,尖尖的。
而他們的身體一般呈現的是黑灰色或者棕黃色,有些在身體兩側可能會出現黑色的線條。
這些家伙一般體長為20-40厘米左右,若是有些大個子,那麼大概在60厘米上下,這就是極限了。
他們在濕潤的地方蜿蜒爬行,在土地和草地之間穿梭,尋找自己的食物。
由于這些脆蛇蜥并不能像蛇一樣將自己的嘴巴張開的非常大,因此這些怪模怪樣的家伙只能吃一些小東西,比如蝸牛或者其他昆蟲。
而到了冬天,脆蛇蜥和其他的蜥蜴類或者蛇類一樣,都是需要冬眠的。
在冬眠之前,這些蛇蜥往往需要好好地大吃一頓,給自己的身體儲存足夠的能量,然后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美美的睡上一覺。
等到來年春天天氣轉暖,氣溫將這些脆蛇蜥叫醒,那些安全度過冬天的蛇蜥就會再一次鉆出地洞開始覓食。
脆蛇蜥長得像蛇,習性也像蛇,但從生物基因的角度來講,和它們是近親的卻不是蛇,而是石龍子。
石龍子也是一種蜥蜴,和脆蛇蜥相比,石龍子是長有腳的,可以在地面行走奔跑,不像脆蛇蜥只能靠爬行。
如果將兩者的面部照面進行對比,大家一眼就能夠看出來,這些家伙確實是蜥蜴,而非蛇類。
在以前的農村,很多人喜歡抓脆蛇蜥去賣,但這些家伙可不好抓。
脆蛇蜥的身體構造非常奇妙,他們整體大概40公分長左右,但尾巴卻占了20公分以上,有些甚至讓尾巴的長度占據了整體長度的三分之二。
因為是蜥蜴,所以脆蛇蜥也具有其他蜥蜴的逃生本能,斷尾。
只要遇到危險,這些脆蛇蜥眼看自己跑不掉了,就會將自己的尾巴自動斷開一部分。
斷開的部分是還有神經存在的,因此這部分尾巴會在敵人的眼前繼續蠕動,吸引敵人的視線,而脆蛇蜥就趁此機會趕緊逃跑。
這尾巴可不是只斷一節,而是分成好幾節去擾亂視線。
因此很多捕捉脆蛇蜥的老手都知道,要抓只能抓頭,抓尾巴可是不管用的。
等脆蛇蜥死里逃生以后,它們的尾巴往往會再長出來,就是那時候會稍微短一點,看起來怪莫怪樣的。
就是因為會斷尾的這一特性,在我國南方地區很多人叫脆蛇蜥為碎蛇,意思指一碰就碎的蛇。
«——【·像蛇不是蛇·】——»
名字里帶著蛇字,這是因為脆蛇蜥的長相和蛇非常的相似,但從身體構造上來講,脆蛇蜥有很多東西是蛇沒有的。
比如很多蛇是靠紅外探測來準確定位獵物的位置,或者靠吐舌頭來接受空氣中獵物的氣味。
但脆蛇蜥卻有著外耳道,也就是說,它們有耳朵。
而蛇靠絞殺或者毒液來進行捕獵,但脆蛇蜥這個脆的特性,讓他們的身體幾乎排不上什麼用場,只能靠嘴巴尋找一些小的動物來填飽肚子。
并且大部分的蛇類都是不會帶崽的,即使是蛇類里面的好媽媽,在蛇仔即將孵出來之前,也會離去。
因為蛇類很多都具備吃同類的特性,因此剛出生的小蛇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大蛇的口糧。
所以大蛇會讓自己離得遠遠地,這樣等到很久以后,就算真的吃到了自己的孩子,也只能當做是命中注定。
但脆蛇蜥卻會將自己的孩子一直到帶在身邊,直到它們有能力自己去生活為止。
正常情況下,脆蛇蜥平均壽命在10年左右,在生活到第四年的時候,這些脆蛇蜥就準備好產生下一代了。
雌性一次性可以產下15-20枚卵,而脆蛇蜥會一直守在自己的巢穴邊,直到孩子們孵化出來,然后全部帶在身邊。
我國一共有三種脆蛇蜥,全部都是沒有毒的,他們主要的分布地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
,西至四川,東至江蘇,在河道和溪流邊,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
長得雖然看起來很兇狠,但他們攻擊能力非常差,因此在野外一直種群數量比較少,稍不注意就可能會有滅族的打擊。
即便是帶崽這種習性讓脆蛇蜥的夭折率很低,也難以承受人類對他們的打擊。
而野外的脆蛇蜥數量也一直在下降,即使人們目前已經不在捕捉這些可愛的小東西,可棲息地遭到破壞以后,這些脆蛇蜥賴以生存的場地沒有了。
家找不到以后,脆蛇蜥又怎麼生存呢?
«——【·差點滅絕的脆脆蛇·】——»
在1983年時,野外脆蛇蜥收捕數量為81條左右,但到了三年之后,脆蛇蜥的收捕數量卻直接降到了15條。
這說明,在野外的脆蛇蜥野生數量,正在以每年百分之43的速度直線下降,野生種群狀況非常堪憂。
在2000年,脆蛇蜥被列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進行大力保護,并進行棲息地重建。
但這種做法收效甚微,數量一直沒有上升的趨勢。
等到了2021年,脆蛇蜥更是被直接升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嚴禁任何人私自捕捉和販賣。
最近更是傳來了好消息,在四川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人工脆蛇蜥養殖技術。
并且在野外,脆蛇蜥種群數量也得到了一些恢復,雖然不多,但卻讓脆蛇蜥保育人員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相信在不就得將來,脆蛇蜥將會重新回到巔峰狀態,而這些都離不開國家的保護和保育人員的努力。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